为猪商城 / 2020-06-16
仔猪生病一直是养猪户头疼的问题,在近几年,猪病的转变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诊断治疗都成了猪场一大难题,其实只要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是可以避免许多的疾病困扰,想要养好仔猪不只是在发病以后才大量的使用药物,应该是在养殖过程中下功夫,利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营养搭配,加强运动量,提高猪只免疫能力,能够综合防治猪病,今天我们针对仔猪的保育期进行不同的分析,教你如何才能保证猪只健康成长。
保育期的仔猪的胃肠需要慢慢适应从消化乳类到粉粒料的过程,而此时仔猪的胃肠多半处于消化能力较弱的时期,据研究发现,在仔猪断奶后,胃肠中的消化酶活力下降到断奶前的三分之一左右,直到断奶后2周才可恢复正常水平,所以在这个时期,调控仔猪胃肠道对缓解应激、增强免疫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可通过改善胃肠道菌群、激活消化酶和补充营养等途径来解决。
改善菌群:在日粮中添加有益菌可以形成优势菌群,可以有效降低仔猪肠道内的PH值,产生各种消化酶,有利于养分分解,合成维生素、氨基酸、促进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可刺激肠道免疫细胞增加,杀灭有害菌,产生益菌酶,增增仔猪机体的抗病能力。
激活消化酶:在仔猪断奶前进行补饲,提前锻炼仔猪肠胃对饲料的适应能力,也能提高仔猪断奶重,但是要选择消化率和营养浓度高的饲料(粉料或颗粒并无影响);其中给予适量的豆粕可提高胰蛋白酶活性,促进仔猪的肠道发育,使胃肠道对豆粕的抗原蛋白刺激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断奶后正常食用饲粮时,将不会造成应激反应;除此之外还可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以弥补消化酶的不足,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促进饲粮消化吸收,还有消炎、防止腹泻和改善消化系统等功能。
补充营养:合理的营养物质调整可以改善体内的代谢机能,配制的日粮要包含适宜的蛋白质水平(18%-19%),赖氨酸水平(0.95%-1.15%),与日粮能力比应在1.2g/MJ左右,另外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应搭配合理;另外可适当添加油脂和乳香型调味剂,来提高采食量,刺激消化道,促进消化腺液的分泌,从而改善仔狸胃肠道消化环境。
人们常说小猪长骨,大猪长膘,保育期是骨骼发育的第二大黄金阶段,所以在仔猪的成长阶段,长骨是实现该阶段调养的基本目标,只有在保育阶段长到足够大的骨架,在后期育肥阶段才能给肌肉提供足够大的生长面积,一般可通过增加仔猪运动量、补充豆制品、添加微量元素等途径来促进骨骼增长。
增加运动量:让猪在圈内自由活动,饲养密度不要太大,要保证一定的活动空间,在天气好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将仔猪轰赶到运动场所,增加运动量,以促进仔猪的骨骼增长。
初充豆制品:大豆可以直接影响骨形成蛋白的信号通道,信息的传送是骨骼构建与修复的关键性因素,大豆中的异酮类化合物可以影响成骨细胞,调节骨代谢,因此,给仔猪饲喂用豆浆配制的日粮有利于仔猪骨骼的形成,并且成长为质量较好的骨骼。制作方法为,将黄豆冼干净后浸泡4个小时以上,然后将泡好的黄豆用豆浆机碾磨,磨的越细越好,将磨好的豆浆煮熟,煮的过程中不停搅拌,煮开后自然冷却到40℃左右,用豆浆加教槽料加适量奶粉,拌好饲喂,一天喂2次。
添加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中的铜和锰是维持骨骼正常发育的元素,当保育期的仔猪缺铜时骨细胞形成缓慢或停止,可引起骨骼畸形;缺锰时可造成仔猪骨骼异常,生长缓慢,共济失调,跛行,后踝关节肿大和腿弯曲缩短,这是因为锰缺乏时影响蛋白质合成,使钙缺乏沉积基质,造成骨基质矿物质沉积过量,骨骼变粗变短。
环境同样在保育猪的生长中至关重要,饲养环境不但包括温度、湿度,还有饲养密度以及空气质量,在仔猪断奶后在原圈先饲养一周再转入保育舍,可有效防止转群应激,刚进保育舍的仔猪一周内环境温度应该为26-28℃,温差不宜过大,然后依次每周下降2℃,直到降至21℃即可;湿度应保持在60%-65%;饲养密度为每头0.8-1.2平方米,一栏放10头左右仔猪,刚进入保育舍的仔猪密度不要太高,会加大仔猪咬耳、咬尾的行为,等转育肥舍时再两栏合并;对仔猪进行密切的观察,对猪每天的活动、采食及排便情况要了解,当发现异常时可及时采取措施,保持舍内地面、栏舍干净卫生,给仔猪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从肠道到骨骼再到环境,从内到外做好三个强化,来提高仔猪的综合免疫能力,对抗疾病不是做好一点两点,而是要从全面出发,在细节上把控,保育时期的身体生长条件对后期的健康育肥提供了基础,所以,保育期是猪场盈利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