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猪商城 / 2020-01-07
母猪产后哺乳是仔猪成活率以及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仔猪来说,吃到初乳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还能预防各种应激症状,如果母猪产后缺乳,甚至无乳,仔猪就得通过人工哺乳,或者交于别的母猪来喂养,对于仔猪来说又是一次应激,容易造成仔猪明显饥饿、消瘦衰竭以至营养不良生长缓慢而死亡率增高,所以对于母猪产后的饲养要做到万无一失,如若遇到母猪无乳的状况,就要考虑一下在养殖过程中有没有忽略以下几种原因?
一般母猪在分娩到产后12-48小时左右泌乳量减少或完全无乳,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对仔猪冷淡等。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内分泌失调、饲养管理不当、应激因素、传染性因素、气候因素影响等。
内分泌失调: 激素水平低,内分泌对乳产量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产后血浆中催乳素水平非常低,造成泌乳量减少或无;另外后备母猪时期着急配种,造成早配早产,母猪体质瘦弱,乳腺发育不良,也会造成催乳素等激素分泌量不足,从而母猪无乳。
饲养管理不当: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日粮单一或者营养不足,产后缺乏精料及青绿饲料,另外生活环境恶劣,圈舍狭小、拥挤、光照不足、噪音大、高温、地面潮湿、粪尿不能及时清除等,乳头被污染会引起乳房炎,使乳腺腺泡和乳腺管炎性肿胀阻塞,造成乳汁潴留、反馈性抑制乳汁生成激素和排乳激素的释放,导致泌乳力下降。
应激因素:有的初产母猪,由于分娩时处于紧张及恐惧而且有攻击性的状态,如果周围环境噪音太大,或者在转群时粗暴驱赶母猪等,就会引起母猪应激,母猪在应激时使乳腺腔内贮留的乳汁被排出而导致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受阻,或阻碍催产素对乳腺肌上皮细胞的作用,造成无乳或少乳现象。有的甚至把刚出生的仔猪咬死或踩死,有的不让仔猪接近乳房,乳房因缺少仔猪吸吮或按摩刺激,使催乳素分泌活动停止而无泌乳或少乳。
传染性因素:一些传染性疾病也会引起乳房炎,如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都会引起乳房炎,或者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疾病导致母猪食欲不振,使乳汁无生成来源,造成乳汁减少或无乳;如果发生继发细菌感染,出现体温升高和精神萎靡导致泌乳机能发生紊乱,造成无泌乳。
气候因素:母猪产后泌乳也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往往夏季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特别是炎热高温的猪舍环境,当环境温度由18-28时,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下降40%,泌乳量会下降25%。
产仔胎次:产仔过少或弱仔多,或仔猪患病,仔猪体弱,无力吮吸乳头,不能对乳头造成足够刺激,或因仔猪腹泻和寒冷引起虚弱,不能吃尽所有的乳汁,过剩的乳汁压迫乳腺造成乳腺内压升高而发生“回奶”。
其他因素:在母猪怀孕期间空间小导致运动不足,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延长分娩时间等也会引起产后无乳。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根据季节的变化以及母猪各阶段不同的营养需求,配制优质的饲料,加强青绿多汁饲料及补充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配合饲料,确保满足母猪的营养需要,保持母猪的健康体况,让母猪多运动,减少应激,做好母猪舍环境卫生工作,保证母猪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排除母猪舍内外应激源,如猪舍内的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在临产前7天转移到产房时要温柔对待,另外让母猪适应新的安静环境。
有研究表明,在产后第一周有限制的逐渐增加母猪采食可充分降低产后无乳的风险,可在日粮中添加纤维类的饲料,产后前几天改善饲粮摄入,让母猪具有良好的代谢适应能力。
分娩前要做好产前消毒工作,产前要对产房进行清扫、冲洗、消毒,有效控制产房的温度,应该控制 22-32℃之间,准备药品及物品,如消炎药、催产药、强心药品、毛巾、剪刀等;对母猪用安全的消毒水对清洗母猪的乳房、四肢、腹部以及阴户。
首先可用按摩疗法,用0.2%的加温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湿毛巾,每日按摩3-5次,每次20-30分钟,每隔几小时挤奶10-15分钟,可有利于消除炎症,促进放乳,如若无效可采取西药和中药疗法治疗。
肌肉注射宫缩素5-6ml,每日2次,或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5-6ml,每日2次,一般2天后可恢复泌乳。
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为药物来消除炎症。
中药可用王不留行35 克、穿山甲35克,水煎;冲虾米250克(捣碎)或鲜虾0.5千克,加入红糖 0.2千克,1次调料喂服,每天1剂,连用2-3天;大米500克、鲜蚯蚓500克(捣碎)、食盐适量煮成稀粥,冲生姜30克(捣碎)、米酒120毫升,喂服,每天1次,连用3天。
西药治疗见效快,中药治疗成本低,应激小;各有利弊;如有个别治疗不明显的可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